魯發(fā)改能源〔2020〕840號 關于印發(fā)《山東省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驗收移交暫行辦法(修訂)》的通知(2020年修訂版全文)
山東省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 山東省財政廳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 山東省水利廳 山東省農業(yè)農村廳 山東省生態(tài)環(huán)境廳 山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 山東省能源局
關于印發(fā)《山東省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驗收移交暫行辦法(修訂)》的通知
魯發(fā)改能源〔2020〕840號
各市發(fā)展改革委、財政局、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水利局、農業(yè)農村局、生態(tài)環(huán)境局、國資委、能源行業(yè)管理部門,兗礦集團、山東能源集團:
為進一步規(guī)范我省采煤塌陷地治理項目驗收移交工作,省發(fā)展改革委等8部門聯(lián)合對《山東省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驗收移交暫行辦法》進行了修訂,并經省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聯(lián)席會議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現(xiàn)重新印發(fā)你們,請遵照執(zhí)行。
山東省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
山東省財政廳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
山東省水利廳
山東省農業(yè)農村廳
山東省生態(tài)環(huán)境廳
山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
山東省能源局
2020年7月3日
山東省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驗收移交暫行辦法(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guī)范我省采煤塌陷地治理項目驗收移交工作,根據(jù)國務院《土地復墾條例》、《土地復墾條例實施辦法》、《山東省土地整治條例》、《山東省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工作方案》(魯政辦字〔2015〕180號)、《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山東省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專項規(guī)劃(2019-2030年)〉的批復》(魯政字〔2020〕15號)等規(guī)定要求,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暫行辦法。
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qū)域內從事采煤塌陷地治理驗收移交及相關工作,適用本暫行辦法。
采煤塌陷損毀的土地,按照“誰損毀,誰復墾”的原則,由煤礦企業(yè)(以下稱土地復墾義務人)負責復墾。歷史遺留采煤塌陷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復墾。
本辦法所稱采煤塌陷地治理主要包括采煤塌陷地土地復墾項目和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項目。采煤塌陷地土地復墾項目是指以恢復農用地為目的實施的采煤塌陷地治理項目。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項目是指在采煤塌陷損毀的土地上通過農業(yè)、生態(tài)和產業(yè)等技術措施實現(xiàn)規(guī)劃目標任務的項目。
第三條 采煤塌陷地治理項目驗收移交實行政府主導、誰主管、誰立項、誰驗收的原則。
第四條 采煤塌陷地治理驗收移交工作由市級人民政府負責,縣級人民政府組織實施,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協(xié)作。
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土地復墾義務人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應當配合做好采煤塌陷地治理驗收移交工作。
第二章 采煤塌陷地土地復墾項目驗收
第五條 土地復墾義務人按照規(guī)劃任務目標或依據(jù)礦山地質環(huán)境保護和土地復墾方案編制的土地復墾項目設計書實施采煤塌陷地土地復墾項目。項目完成后,經自查合格的向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出驗收申請。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驗收調查報告及相關圖件;
(二)規(guī)劃設計執(zhí)行報告;
(三)質量評估報告;
(四)檢測等其他報告。
第六條 負責驗收的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農業(yè)農村、能源、水利、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有關部門按照土地整治有關標準進行驗收。
第七條 負責驗收的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在接到驗收申請之日起60個工作日內完成驗收,其中公告時間不少于30日。經驗收合格,公示無異議的,應當向土地復墾義務人出具驗收合格確認書,并抄送縣級采煤塌陷地治理協(xié)調機構,計入已治理采煤塌陷地面積后逐級上報。
驗收不合格或公示有異議的,向土地復墾義務人出具書面整改意見,列明需要整改的事項,由土地復墾義務人整改完成后重新申請驗收。
第八條 按照本辦法第七條的規(guī)定申請重新驗收的,負責驗收的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組織驗收。
其他項目涉及采煤塌陷地土地復墾的按本章執(zhí)行。
第三章 綜合治理項目驗收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發(fā)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城鄉(xiāng)建設、水利、農業(yè)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能源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項目驗收移交工作。
第十條 綜合治理項目實施主體根據(jù)項目設計書實施綜合治理。自查合格后,向項目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申請驗收,縣級人民政府在接到申請后,按照部門職責指定牽頭單位,由牽頭單位和配合單位按照有關標準驗收。經驗收合格的,應當向項目實施主體及相關義務人出具驗收合格確認書,并抄送縣級采煤塌陷地治理協(xié)調機構,計入已治理采煤塌陷地面積后逐級上報。
驗收不合格的,向項目實施主體及相關義務人出具書面整改意見,列明需要整改的事項,由項目實施主體及相關義務人整改完成后重新申請驗收。
第四章 其他類型治理驗收
第十一條 由土地復墾義務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委托第三方組織治理的項目未經立項批復,已發(fā)揮社會效益的,應由復墾義務人委托有資質的評估機構出具調查評估報告,向縣級人民政府申請評估認定??h級人民政府在接到申請后,應指定相關主管部門在3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審核通過的,出具認定書,并抄送縣級采煤塌陷地治理協(xié)調機構,計入已治理采煤塌陷地面積后逐級上報。
審核未通過的,向土地復墾義務人出具書面整改意見,列明需要整改的事項,由土地復墾義務人整改完成后重新申請評估認定。
第十二條 恢復正常耕種五年以上,農田水利生產設施正常使用,且土地復墾義務人和土地權利人雙方沒有爭議的采煤塌陷地,由土地復墾義務人按照第十一條規(guī)定辦理。
第十三條 海域、湖區(qū)、庫區(qū)、河道內的采煤塌陷地不涉及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的一般不再回填治理,由采煤塌陷地所在縣級人民政府指定主管部門組織核實,并建立圖表,出具核實意見,報送縣級采煤塌陷地治理協(xié)調機構,計入已治理采煤塌陷地面積后逐級上報。
第十四條 采煤塌陷地形成的永久水面,涉及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的,要依法依規(guī)辦理相關手續(xù),由土地復墾義務人向原土地權利人支付一次性絕產補償后,相關水域移交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一次性絕產補償標準按照同區(qū)片綜合地價標準執(zhí)行。
第五章 項目移交
第十五條 經驗收合格的采煤塌陷地治理項目,由土地復墾義務人(歷史遺留的采煤塌陷地治理項目由項目主管部門)在30日內向當?shù)乜h級人民政府提出移交申請,其他情形的也可按照規(guī)劃設計另行安排利用。
第十六條 移交申請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塌陷區(qū)域概況;
(二)塌陷地治理情況;
(三)驗收合格文件;
(四)管護資金來源情況說明;
(五)項目移交應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七條 縣級人民政府應在接到移交申請之日起30日內,對移交材料進行審核。經審核符合要求的,組織有關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土地復墾義務人等,將治理完成的土地和農田水利、田間道路、農田林網等附屬設施交付給土地權利人等,并簽訂移交協(xié)議書,土地復墾義務人應按規(guī)定對移交后的土地進行3年的監(jiān)測管護。
第十八條 復墾為農用地的項目移交后,設立3年的地力恢復期?;謴推趦?,土地復墾義務人按逐年遞減的方式向土地權利人支付青苗補償費。
因采煤塌陷受損的耕地、林地、園地等農用地,經復墾恢復原有用途后,土地復墾義務人應向土地權利人一次性支付地力損失綜合補償費。地力損失綜合補償費為臨近農用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倍。
在采煤塌陷之前地類性質為建設用地或未利用地的,土地復墾義務人可不支付青苗補償費。
第十九條 沒有立項,采用生態(tài)、產業(yè)等綜合治理或其他方式進行治理的采煤塌陷地項目,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合同約定進行移交,并由項目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監(jiān)督協(xié)調;沒有約定的,由土地復墾義務人另行向項目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提出移交申請,由項目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組織相關部門、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土地權利人按照本辦法第十五、十六、十七條的規(guī)定進行移交。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條 省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工作聯(lián)席會議辦公室協(xié)調各成員單位加強對采煤塌陷地治理驗收移交工作的監(jiān)督檢查,對于不按要求履行驗收移交責任的,視情節(jié)輕重責令整改或給予通報。
第二十一條 本辦法內容由省能源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自2020年8月10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2年8月9日。